一、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
一、肇事逃逸情形认定标准,肇事逃逸情况认定标准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责任认定标准有1、《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如果构成犯罪的,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引用法规
[1]《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查看更多
二、肇事逃逸的几种类型
一、肇事逃逸的三种类型1.逃离现场2.逃离车辆3.逃离人员
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刑法理论上认识不
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罪后表现说”,认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伤的被害人后来又死亡,这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为的继续,死亡是重伤后在特殊情况下的必然,行为人对被害人可能进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这一心态没有与进一步的行为相联系,也就没有独个意义,或者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进一步加重的条件;二是“独自行为说”,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独自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吸收犯处理;其三是“分别情况说”,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如果是在过失支配下进行的,就不是一个独自的犯罪行为。如果是在放任的故意支配下进行的,就是一个独自的犯罪行为。
二、肇事逃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专业分析
肇事逃逸情形分类有一些八种
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交通事...查看更多
三、撞人肇事逃逸的后果
一、人被撞后肇事逃逸,有哪一些责任,后果很严重吗
1、责任认定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2、损害赔偿重按《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费用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如肇事车辆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按《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车主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
3、行政处罚重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二、撞伤人肇事逃逸的后果是怎样的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