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法律法规有哪些?

家庭暴力法律法规有哪些?

诊断报告 报告编号:NO.20240320*****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家庭暴力法律法规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家庭暴力法律新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四十六条“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五十八条

二、家庭暴力有哪些法律规定?

1、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2、法律依据;《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引用法规
[1]《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条

三、家庭暴力的表现方式有哪些,有没有什么法律依据?

律师解答
家庭暴力的表现方式有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心理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规定,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温馨提示】并不是每种情况都是客观一致的,一个同类型的答案能够解决我们遇到的85%法律风险。但真正的解决方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复杂的情况下,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获得针对性解答!

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条

四、家庭暴力有哪些类型家庭暴力有什么法律后果

家庭暴力的类型
(一)人格障碍型家庭暴力,其中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
(二)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病人通常无暴力行为,只是在病情严重发作时有暴力倾向,但易较快消失;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自残行为;
(四)更年期精神病以女性居多,暴力行为也常见于女性;
(五)经前期综合症是引起家庭暴力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家庭暴力的后果

1、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受害方要求离婚的,法院应当准许。

3、受害方在离婚诉讼中可以请求加害方赔偿。该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五、我国民法典关于“禁止家庭暴力”有哪些规定

我国民法典关于“禁止家庭暴力”有这些规定

1、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2、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3、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规有哪些?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听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信息,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文章后仍有疑问律师在线解答
在线咨询

家庭暴力法律知识

  • 家暴快速离婚是合法吗?
    律师解答家暴可以选择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两种离婚方式的快慢要根据情况确定。1、协议离婚的,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三十日后,可以领取结婚证;2、诉讼离婚的,一般在六个月内判决,适用简易程序的在三个月内判决。《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
    2025-11-28 2次阅读
  • 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离婚财产分割?
    可要求损害赔偿。夫妻双方离婚时可以对财产问题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通常情况下共同财产一人一半。但是因为一方有暴力、出轨等情况时,另一方可以要求损害赔偿。《民法典》关于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规定只适用于协议离婚。对于有家暴情形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民法典》第1079条里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有关家暴的法院可以判决离婚。起诉离婚不适用离婚冷静期制度,因此,冷静期的规定不存在不利于保护遭受家暴当事人的问题。【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2025-11-28 20次阅读
  • 在线离婚律师是哪家?
    一、如果发生家庭暴力,可以立即向公安机关、社区或委员会报告,然后向法院提交人身保护令。无家庭暴力过错的一方也可以在离婚期间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二、能不能离婚或者是想离婚,需要根据男女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看,看选择哪种离婚方式,看是否存在可以判离婚的情形等。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关系确实破裂,而夫妻关系确实破裂是根据男女之间的情况来确定的,主要是确定是否存在家庭暴力、遗弃、虐待、吸毒、赌博等行为,重婚、有期徒刑、不和分居两年以上、双方身体缺陷或疾病无法治愈的。法律依据《
    2025-11-28 2次阅读
  • 家庭暴力起诉离婚需带结婚证吗?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2025-11-28 6次阅读
  • 附近最好离婚律师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2025-11-27 2次阅读
  • 律师离婚吗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2025-11-26 2次阅读
  • 怀期间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2025-11-26 3次阅读
  • 家暴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家暴力财产怎么分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2025-11-26 3次阅读
  • 起诉离婚家暴需要什么证据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2025-11-26 4次阅读
  • 离婚后家暴赔偿可以起诉处理吗,法律规定是什么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2025-11-26 2次阅读
在线咨询律师
家庭暴力律师
余名柱
湖北尚卓律师事务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在线咨询
牛阔
河北乾骧律师事务所
河北省-石家庄市-
在线咨询
王蓉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所事务所
广东省-广州市-
在线咨询
王立文
吉林容善律师事务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
在线咨询
黄宏勇
广西正大五星律师事务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在线咨询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专业解答咨询
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
平台律师均经过三重认证
高效解答
高效解答
快速咨询,快速响应
平台监督
平台监督
平台全程监督律师办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