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淄博遭受扰与报警问题

淄博遭受扰与报警问题

诊断报告 报告编号:NO.20251129*****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电话总被发短信骂,总被骚扰,报警可以拘留。一、 根据法律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受害人可报警。公安机关可根据情节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

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淄博遭受扰与报警问题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如何避免遭受骚扰并报警"

【问题解析】
被骚扰报警,警察会我国法律规定,对骚扰人处最高五日的拘留或者最高五百的罚款。

1、如果情节严重,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可并处最高五百元的罚款。

2、如果警察对其不处罚,当事人可向有关部门投诉。骚扰指的是扰乱他人生活,使他人不得安宁的行为。

3、如果被人骚扰且干扰了正常生活,建议第一时间报警,找警察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文字解答如不能解答您的具体问题,可以在线留言,以获取一对一的服务。

听律网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二、和未成年聊污报警受理吗?

一般是要接受行政处罚,例如罚款、行政拘留。
对此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国家重视对未成年人在各方面的培养,重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二条

三、异地报警受理方式

相关法律依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是否达到立案条件由司法部门经过审查确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八条

四、肇事逃逸后果严重,现场报警有影响吗?

交通事故发生现场未报警而后又报警的不会影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受理。
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记录,并且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
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所以交通事故发生现场未报警而后又报警的不会影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受理,但是可能会损害完整证据的保存。

五、最高院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件解释最高法院解释过失泄密案件的规定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

2、《人民检察院、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查办泄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六、"如何处理邻居的骚扰并收集证据?如何报警?"

您好,建议由居委会出面协商处理。

七、"报警处理外省失踪人员?"

询问下当地的派出所看看

八、中文如何在失踪地点报警?

警方通常不受理的,这种情况下只能自己想办法寻找。除非能提供相应线索 你的问题牵涉专业、复杂的法律问题,建议可来电进行沟通,作为专业律师,我能够更好了解详细情况了,更好的帮助你。

九、"警察如何处理电话骚扰?"

是不会有人处理的

十、"我父亲的失踪警方拒绝回应"

你好,知道另一方住址诉讼,要求返还欠款,如需帮助请致电 我所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具体情况可来电询问,我俩可进一步指导和帮助你,欢迎你任意来电。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淄博遭受扰与报警问题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听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信息,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文章后仍有疑问律师在线解答
在线咨询

名誉毁谤法律知识

  • 法律咨询笑话
    法律中有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025-11-29 3次阅读
  • 淄博遭受扰与报警问题
    电话总被发短信骂,总被骚扰,报警可以拘留。一、 根据法律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受害人可报警。公安机关可根据情节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
    2025-11-29 11次阅读
  • 侵犯别人名誉权有责任名誉权侵权怎么解决
    法律中有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025-11-28 0次阅读
  • 甘肃新闻侵权法律咨询
    法律中有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025-11-28 4次阅读
  • 西安市民遭受扰后,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自己权益?
    法律分析他人辱骂自己可以直接找警察,警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拘留。他人辱骂自己如果情节不严重也可以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刑法没有规定辱骂罪,但规定了侮辱、诽谤罪,侮辱、诽谤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
    2025-11-27 5次阅读
  • '处理对方並反击法律问题'
    如果你不想打官司,收到律师函之后与对方协商一下如何解决。如果你认为你没有问题,也不怕对方起诉,那么对律师函就不需要管了。律师函本身不会产生法律后果的,只是一种警示。律师函一般被视为诉讼威胁,有可能是当事人为了取得谈判优势而向对方施压,逼迫对方主动求和;也有可能是当事人对冲突解决丧失信心,而发出的诉讼预警。当然,其中也可能包含当事人或者律师向对方刺探虚实、诱惑信息等目的。收到律师函,并不意味着你将承受律师函上所述风险,也不排除当事人言归于好的可能嘛,何况是非自有法院公断!所以大可不必因为律师函而自乱阵脚、轻举
    2025-11-27 6次阅读
  • 他人是否可以报警以及法律标准
    法律分析他人辱骂自己可以直接找警察,警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拘留。他人辱骂自己如果情节不严重也可以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刑法没有规定辱骂罪,但规定了侮辱、诽谤罪,侮辱、诽谤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
    2025-11-27 2次阅读
  • 侵害名誉权行为有哪些,侵害名誉行为方式主要有
    法律中有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025-11-27 12次阅读
  • 侵害名誉权侵权责任及名誉权损害赔偿
    法律中有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025-11-27 13次阅读
  • 被别人侮辱可以起诉吗具体规定是什么
    法律中有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025-11-27 48次阅读
在线咨询律师
名誉毁谤律师
张云波
山西屹博律师事务所
山西省-太原市-
在线咨询
董耿华
浙江峻德律师事务所
浙江省-嘉兴市-
在线咨询
孙增
黑龙江百湖律师事务所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
在线咨询
张睿捷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市辖区-朝阳区
在线咨询
孙兆鹏
上海市-上海市-
在线咨询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专业解答咨询
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
平台律师均经过三重认证
高效解答
高效解答
快速咨询,快速响应
平台监督
平台监督
平台全程监督律师办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