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彩礼
>
彩礼纠纷处理与返还

彩礼纠纷处理与返还

诊断报告 报告编号:NO.20231031*****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涉及彩礼纠纷应当注意下列问题1、解决彩礼纠纷时应遵循的原则。决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一些特殊情形除外);按照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领取结婚证书的,解除同居时彩礼原则上不予返还。2、结婚前给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考虑支持返还请求。如果给付彩礼之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返还给付的,不予支持,因为此时夫妻尚作为一个共同体,遵循夫妻法定财产共有制。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该项

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彩礼纠纷处理与返还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彩礼纠纷解决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涉及彩礼纠纷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1、解决彩礼纠纷时应遵循的原则。决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一些特殊情形除外);按照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领取结婚证书的,解除同居时彩礼原则上不予返还。

2、结婚前给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考虑支持返还请求。如果给付彩礼之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返还给付的,不予支持,因为此时夫妻尚作为一个共同体,遵循夫妻法定财产共有制。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该项请求,准许离婚的,可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支持返还彩礼请求;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能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

3、必须是当地确实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一般来说,彩礼问题主要大量存在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们迎亲嫁娶,多是按民风、习俗形成的惯例。如果当地没有此种风俗存在,就谈不上给付彩礼的问题。对于不能认定为彩礼的、属于男女交往间所为的给付财物如何处理,要视其具体情况及性质,由依法作出处理。

4、要区别彩礼给付时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一般来讲,彩礼的给付往往迫于当地行情及社会压力而不得不给,完全自愿给付且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属于一般赠与行为,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通常不予支持返还彩礼的请求。

5、给付彩礼后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双方并未真正在一起共同生活,对于要求返还彩礼的,应予以支持。双方登记结婚后,如果一直没有共同生活,也就没有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经历,实质意义上真正的共同生活还没有开始。
解决彩礼纠纷的注意事项

二、一般情况下彩礼纠纷如何处理,规定是什么

律师解答
一般情况下发生彩礼纠纷,当事人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予以返还;如果离婚时双方没有共同生活过,或者因婚前给付彩礼导致一方生活困难的,可以要求返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温馨提示】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获得专业解答!

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三、彩礼返还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哪些经济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是和解当经济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分歧意见,当事人在充分协商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合解。当然,这种和解不能违反法律、政策和公共利益。
  二是调解
合同双方当事人发生了合同争议,彼此又不能达成和解,可以由双方当事人的上级单位,合同仲裁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主持进行调解,从而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  三是仲裁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不成时,可以依据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它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当事人依照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济合同纠纷,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的,可以依法对其作出裁定或判决。
以上是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四、彩礼纠纷不起诉可以调解吗?

1、彩礼纠纷不起诉的,可以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比如司法行政机关。但是,一般法院不可以调解。

2、对于民事纠纷,作为当事人是可以协商进行处理的,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进行处理的是可以依法进行起诉的,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会组织进行调解。

3、但是,法院调解是起诉后的一种程序,没有起诉的法院一般不能受理案件,所以无从谈起调解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二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五、彩礼纠纷在哪方起诉?

退还彩礼纠纷是属于一般民事诉讼,由被告人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入锅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就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有以下情形的,应当返还彩礼(一)如果男女双方还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男方因婚前给付彩礼钱,而导致生活困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

六、彩礼是什么纠纷起诉谁?

1、彩礼是民事纠纷,一般是以接受彩礼的一方作为被告。

2、男方或男方父母等将彩礼明确说明给付女方或女方父母的,女方或女方父母接受的,因发生纠纷提起诉讼时,应将女方或其父母作为被告。

3、男方或男方父母等将彩礼未明确说明给付女方或其父母的,如发生纠纷接受人相互推托的,提出诉讼时可将女方和其父母列为共同被告,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一条

七、彩礼纠纷案该怎么处理?


1、解决彩礼纠纷需要以双方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的判断依据。

2、在结婚之前给彩礼的,男方要求返还彩礼需要以夫妻离婚为前提,否则不予支持返还彩礼。

3、要求当地必须有在结婚之前给彩礼的习俗。

4、着重区分当事人在给付彩礼时候的主观意愿。

八、彩礼返还纠纷的起诉程序怎么走彩礼返还起诉书怎么写是关于彩礼返还的问题?

1.
主张返还彩礼,在诉讼文书之中向人民法院依法提出,必须有清晰的事实依据及法律依据,且事实依据要有证据予以证明,法律依据应与事实依据相符,方可得到人民法院的依法支持。以实现要求返还彩礼的诉讼目的。

2.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经人民法院查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会依法予以支持: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 已办理结婚登记,但...

3.
上述法律规定所描述的“生活困难”,是指彩礼的给付人,因给付彩礼导致其经济状况不能满足当地。

九、彩礼返还的法定标准有哪些,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律师解答
彩礼返还的法定标准有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专业的律师咨询,点击咨询按钮快速找到最合适、可靠的律师,能够降低该问题上存在的95%以上的常见法律风险。

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彩礼纠纷处理与返还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听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信息,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文章后仍有疑问律师在线解答
在线咨询

彩礼法律知识

  • 彩礼返还法律规定及标准
    针对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2018年12月,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2025-11-28 2次阅读
  • 离婚彩礼分配法律规定及彩礼归属婚前婚后财产解释
    针对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2018年12月,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2025-11-28 4次阅读
  • 陇南地区彩礼纠纷托律师收费标准及诉讼问题
    1、律师的收费标准各地,每个人等不太一样,提供法律咨询一般收费200-2000元不等。2、律师收费的方式及收取多少律师费用都是由律师与委托人在一定范围之内协商确定的。具体某一个案子如何收费以及收取多少律师费,都应该与律师个人协商确定。3、一般来说律师服务收费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采取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风险代理收费等方式。
    2025-11-28 7次阅读
  • 针对彩礼纠纷诉讼主体都有谁
    针对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2018年12月,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2025-11-28 34次阅读
  • 民法典中有关彩礼规定及返还彩礼法定情形
    针对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2018年12月,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2025-11-28 2次阅读
  • 结婚不能要彩礼法律规定
    针对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2018年12月,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2025-11-27 5次阅读
  • net身出户离婚协议书是否有效?如何书写能确保权益
    1、每个律师收费标准不一样,一般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和律师的经验来收取。律师会见常见的标准为2000到3000元,不过最终费用可以与律师协商,建议去律师事务所询问。2、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律师服务收费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耗费的工作时间;(2)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3)委托人的承受能力;(4)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5)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三条律师服务收费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律师事务所应当便民利民,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服务成本,为委托人提供方便优质的
    2025-11-27 2次阅读
  • 彩礼纠纷处理及相关法律规定
    退还彩礼纠纷是属于一般民事诉讼,由被告人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入锅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就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有以下情形的,应当返还彩礼(一)如果男女双方还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男方因婚前给付彩礼钱,而导致生活困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
    2025-11-26 2次阅读
  • 新婚夫妻,男方彩礼和女方嫁妆是否属于共同财产,有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针对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2018年12月,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2025-11-26 3次阅读
  • 请问,在沈阳地区有彩礼纠纷法律咨询吗?
    1、彩礼是民事纠纷,一般是以接受彩礼的一方作为被告。2、男方或男方父母等将彩礼明确说明给付女方或女方父母的,女方或女方父母接受的,因发生纠纷提起诉讼时,应将女方或其父母作为被告。3、男方或男方父母等将彩礼未明确说明给付女方或其父母的,如发生纠纷接受人相互推托的,提出诉讼时可将女方和其父母列为共同被告,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2025-11-26 2次阅读
在线咨询律师
彩礼律师
丁万昌
安徽邦建律师事务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在线咨询
张强
--
在线咨询
田友文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
在线咨询
孙兆鹏
上海市-上海市-
在线咨询
郑正
上海火鑫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上海市-浦东新区
在线咨询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专业解答咨询
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
平台律师均经过三重认证
高效解答
高效解答
快速咨询,快速响应
平台监督
平台监督
平台全程监督律师办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