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保险罪法律认定与司法解释

保险罪法律认定与司法解释

诊断报告 报告编号:NO.2023121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一、"保险诈骗罪的法律认定与法律依据" 与牵连有关的保险诈骗罪的认定是这样的在保险诈骗活动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了获取保险金而人为地制造保险事故发生时,常常又触犯其他罪名。如行为人以放火或者爆炸等方法毁坏保险财产时可能触犯放火罪或者爆炸罪等犯罪;行为人致使被保险人死亡、

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保险罪法律认定与司法解释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保险诈骗罪的法律认定与法律依据"

与牵连有关的保险诈骗罪的认定是这样的在保险诈骗活动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了获取保险金而人为地制造保险事故发生时,常常又触犯其他罪名。如行为人以放火或者爆炸等方法毁坏保险财产时可能触犯放火罪或者爆炸罪等犯罪;行为人致使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行为可能触犯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这种情形下手段行为构成了其他犯罪,目的行为构成了保险诈骗罪,因而属于牵连犯。按理论上的通行观点应以一重罪处罚。但是本条第2款对此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依照本法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而不能再象处理一般牵连犯那样从一重罪处罚。

二、"保险诈骗案司法解释理解与应对"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 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 情节依法处罚。  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 法处罚。这就是保险诈骗罪的司法解释的解答

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一百五十一条
[1]《刑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

三、"保险诈骗罪构成要件的确定与判断方法"

一、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保险诈骗罪(一)要划清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其一,从犯罪数额上把握。构成保险诈骗罪,要求行为人骗取的保险金达到“数额较大”。这是区分本罪与保险诈骗的一般违法行为的关键。如果行为人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所获保险金的数额并不是较大,一般不宜以保险诈骗罪论处,而只能依照《保险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对于保险诈骗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决定》未作出明确规定,尚有待于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但从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出发,该标准应当略高于目前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诈骗罪的起刑数额标准。应当注意的是,认定保险诈骗罪,除将行为人骗取保险金的数额作为基本标准外,也不能忽视其他情节对定罪的作用。此外,骗取数额较大的保险金,是行为人主观目的与客观地为相统一的,对于行为人骗取保险金实际上数额并未达“较大”标准的,不能一概排除在本罪构成之外。比如,行为人以数额较大甚至巨大的保险金为明确目的,已着手实施了诈骗活动,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致使其最后骗取的保险金数额较小或者根本就无所获取的,仍应以保险诈骗罪(未遂)论处。其二,从行为人主观方成认定。保险诈骗罪只能出于故意而构成,过失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观罪过。因此,在司法实中中,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保险活动中的“失实”行为、获取不合理保险金的行为,应作主观上的分析,以免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不是有意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矿以及其他有关事实,不是有意隐瞒事实真相,而是由于疏忽大意而对有关事实发生错误认训,提供了与确认保险标的的有无及金额大小、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已发生的保险事故之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虚假证明和资料,则不符合本罪的主观要件。即使保险人因此而给行为人补偿了不合理的保险金,行为也不可能构成犯罪。(二)要注意区分保险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界限。保险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在构成要件上存在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决定》公布实施后,对于保险诈骗行为,不应再适用刑法典第151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而应适用《决定》第16条的规定。在实践中,保险诈骗罪与普通诈骗一般不易发生混淆,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将保险诈骗罪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对保险人的实施的普通诈骗罪区别开来。这两种犯罪在主体、客观方面都相同或十分相似,区分两者的关键是看行为人是否利用保险合同关系进行诈骗。如果行为人是利用保险合同关系,故意虚构或隐瞒保险事故相关事实,以保险金为诈骗目标,则符合保险诈骗罪的构成;反之,如果行为人利用与保险合同无关的欺骗手段,骗取保险人土财产的,则应以普通诈骗罪定罪量刑。比如投保人以购销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身份与保险公司签订假合同,骗取保险公司数额较大的财物的,即是普通诈骗罪。(三)要划清保险诈骗罪与保险金理赔中的贪污罪、公司人员侵占本单位财物罪的界限保险诈骗罪与保险金理赔中的贪污罪、公司人员侵占本单位财物罪,在主观上都以非法占有保险金炙目的,在客观方面均可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行为,但在主体身份及行为方式上,保险诈骗罪与后两罪有着显著的区别。根据贪污罪的概念和保险金理赔业务的实际,保险金理赔中以欺骗手段实施的贪污罪,是指保险公司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根据《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第10条的规定公司人员侵占本单位财物罪是指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公司人员利用职务或者工作的便利,不法占有本公司财物的行为。保险公司中非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利用理赔保险金的职务或者工作之便,骗取保险金的,即构成此罪。由此可见,保险诈骗罪与保险金理赔中的贪污罪、公司人员侵占本单位财物罪三者的行为主体虽然都须有特定身份,但主体身份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罪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后两罪的主体则为保险以司(保险人)中的工作人员(其中贪污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公司人员侵占本单位财物罪主体为非国家工作人员)。与之相应的是,贪污罪、公司人员侵占本单位财物罪的行为人骗取消保险金,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为要件,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构成保险诈骗罪,根本谈不上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之便;在保险活动中,投保要、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与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的现象时有发现。对于此类行为,应如何定性?这种情况实属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利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犯罪,对各共同犯罪人应当依照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构成的犯罪定罪量刑,即视具体情况对各共同犯罪人以贪污因此或者公司人员侵占本单位财物罪论处当参与共同诈骗保险金的保险公司人员为国家工作人员时,各共犯罪人均构成贪污罪;当参与共同诈骗保险金的保险公司人员为非国家工作人员时,各共同犯罪人均构成公司人员侵占本单位财物罪;当参与共同诈骗保险金的保险公司人员中既有国家工作人员又有非国家工作人员时,为从重惩治,对各共同犯罪人亦应以贪污罪论处。(四)要正确把握保险诈骗罪相关的罪数问题 。使用欺骗手段是保险诈骗罪的必要要件,是行为人实施罪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样,行为人在触犯保险诈骗罪的同时,其犯罪手段可能又触犯其他犯罪。比如,行为人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事故或者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夸大损失程度而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的;投保人、受益人为了取得保险金而杀害、伤害或者虐待被保险人的;行为人取得保险金而杀害、伤害或者虐待被保险人的;行为人取得保险金而故意将被保险人(非行为人)承保的财产盗窃、毁坏的;行为人为骗取保险金而向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行贿的;等等。这些情况在刑法理论上均属于牵连犯的形态,行为人同时触犯的几种犯罪存在着目的与手段的牵连关系。我们认为,按照牵连犯的一般处罚原则,对这些情形应按一重罪从重处罚,而不宜数罪并罚。但是,根据《决定》第16条第2款的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而骗取保险金的,以及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而骗取保险金的,如果行为人既触犯保险诈骗罪,又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二、保险诈骗罪如何处理根据《决定》第16条的规定,个人犯保险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单位犯保险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本罪的规定处罚。与现行刑法第151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相比,《决定》对保险诈骗罪规定的罪则具有显著的突破其一,针对保险诈骗罪行为人贪利性的主观特征,《决定》在对保险诈骗罪规定自由刑的同时,设置了“必并制”的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注重运用财产刑惩治此类犯罪活动。其二,尤其是在罚金刑的设置上,《决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采用了两个量刑幅度,且均规定有上限和下限数额。这大大增强了罚金刑的可操作性。

引用法规
[1]《决定》 第151条
[1]《决定》 第16条
[1]《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 第10条
[1]《决定》 第16条
[1]《决定》 第16条
[2]《决定》 第151条

四、"保险诈骗罪及其判刑标准"

构成保险诈骗的条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律法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保险金的行为。主观方面为故意。
保险诈骗罪判多久犯保险诈骗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险罪法律认定与司法解释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听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信息,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文章后仍有疑问律师在线解答
在线咨询

刑事犯罪辩护法律知识

  • 法律规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要含义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要法律条款与处罚"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2025-11-28 6次阅读
  •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构成要件
    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是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存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晓的事项。(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
    2025-11-28 0次阅读
  • 法律规范作伪证规定
    一、规范法律对作伪证的规定都有哪些 伪证罪,是指在侦查、审判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意图陷害他人或为他人隐匿罪证,对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严重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制造伪证的行为。《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
    2025-11-28 0次阅读
  • 我国法律规定打击报复证人犯罪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一、《我国刑法中关于打击报复证人犯罪法定刑罚的相关规定》 打击报复证人罪的量刑标准犯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5-11-28 5次阅读
  •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一、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DefinitionandExamples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秘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根据《刑法》
    2025-11-28 2次阅读
  • 最高法报复陷害犯罪司法解释
    一、最高法报复陷害犯罪的司法解释是如何规定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节录)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六)报复陷害案(第二百五十四条)引用法规[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第二百
    2025-11-28 7次阅读
  • 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解释规定
    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解释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
    2025-11-28 2次阅读
  • 与敲诈勒索罪关联及法律规定
    一、诽谤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关联及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诽谤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故意犯罪,不同点在于,敲诈勒索罪和诽谤罪的目的不同、手段不同以及后果不同。敲诈勒索罪是一种侵犯财产权益的犯罪,但是诽谤罪是一种侵害人格权益的犯罪。二、贿赂罪是一种侵犯国家廉政建设制
    2025-11-28 5次阅读
  • 在何种情况下构成违法运用资金罪?
    一、哪些要素会构成违法运用资金罪 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公众资金管理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违反国家规定运用资金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
    2025-11-28 8次阅读
  • 关于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犯罪司法解释具体是什么重要
    一、关于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犯罪的司法解释具体是什么重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二条[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案(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三款)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
    2025-11-28 12次阅读
在线咨询律师
刑事犯罪辩护律师
冯明伟
上海康腾律师事务所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苗朝纲
河南归德律师事务所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在线咨询
张光宏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在线咨询
程鹏远
北京瀚江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市辖区-西城区
在线咨询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专业解答咨询
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
平台律师均经过三重认证
高效解答
高效解答
快速咨询,快速响应
平台监督
平台监督
平台全程监督律师办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