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305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思政办函〔2023〕84号
市委台港澳办:
《完善机制,推动台二代深度融入厦门》(第20223058号)收悉。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收到该提案后,我区高度重视,并针对提案内建议,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研究落实工作。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台商“跨越”海峡,赴大陆投资兴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台二代”继承父辈衣钵,扎根厦门,为大陆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做好“台二代”工作有助于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对于推动台二代深度融入厦门有着重要意义。
二、措施与成效
(一)优化政策机制,助力“台二代”成长成才。
思明区持续创新台青包括“台二代”就业创业机制,落实落细惠台政策措施,搭建成长成才平台,为“台二代”在厦深耕发
展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新修订出台《思明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办法》,设置台青实习、就业、创业、生活四个板块,实现申报流程更优化、扶持培优更精准、服务机制更完善。青创政策实施以来,多位在厦“台二代”成功申报创业启动资金及办公租房补贴。二是拓展创业发展平台。建立台湾青年发展服务中心,优化“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路演辅导、投融资对接、市场拓展、团队建设等辅导服务。成立台青成长导师工作室,链接厦门市台商协会、厦门市青企协等资源,聘请6位资深台商担任台湾青年创业导师,发掘潜力项目,帮助台湾青年包括“台二代”更快立足大陆市场,同时为就业创业台青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职场主题沙龙等活动,助力“台二代”成长成才。三是强化台企精准服务。完善重点台商联系挂钩机制,区领导带队深入台企走访调研,及时协调解决台企困难问题。在思明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台胞台企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台胞台企审批事项,梳理涉台审批服务事项52项,配备10名服务专员,实现台商台企审批服务事项“优先办”,提升台胞台企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台企走访服务力度,面对面、常态化听取台企呼声诉求,当好台胞台企“台二代”在厦投资兴业的“服务员”、创新发展的“护航员”、开拓市场的“推销员”。
(二)加强交流互鉴,增进“台二代”文化认同
思明区积极打造两岸青年交流互鉴平台,组织“台二代”等台青开展思想交流、学习座谈、联谊活动等,全面营造共同的生活经验与集体记忆,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互信,持续为深化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是组织集中学习座谈。组织两岸青年“台二代”共学共话“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鼓励台湾青年将贺信精神融入到工作实际中,以敢闯、敢试、敢为的精神,谱写两岸融合发展新篇章;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精神座谈会,两岸青年包括“台二代”结合在厦发展实际,共同分享创业就业的经历和感悟,在真诚沟通中进一步增进感情,激励两岸青年携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作出更多贡献;组织两岸青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活动,邀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唐桦副教授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台湾青年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系统宣讲,为台湾青年成长打开更加宏阔的视野。二是鼓励人才互动交流。 思明区充分发挥对台前沿阵地和台青创业聚集区的优势,打造两岸青年心家园构建“一心多元”的思明涉台服务总部,作为服务两岸人才的特色阵地和两岸青年交流的温馨纽带;心家园设有“两岸人才会客厅”,秉持“人才服务人才”的理念,聘请台胞导师张育琦等各行业领域知名人士作客两岸人才会客厅,常态化开展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职场规划提升、心理培训、“探企业”等活动,强化对在厦“台二代”的交流和培训,围绕“台青代表分享在厦创业就业历程”“提升台二代素质和传承能力”等主题,增进两岸人才互动和交流,构建两岸人才朋友圈,助力两岸青年及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开展台胞联谊活动。思明区在台胞聚集区设有10个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台胞驿站联谊点,通过“线上资讯交流、线下沙龙互动”的方式,为辖内就学、就业、创业、生活的台商台胞们搭建立体式的网络与实体联谊平台,组织在厦台胞“台二代”开展新春联谊、闹元宵、迎中秋、七夕桥、职场分享等活动,鼓励“台二代”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构建台胞分享型城市文化;设立闽台姐妹“合家园”,加强两岸妇女同胞的交流联谊,促进厦台姐妹深度融合。聘请两岸女性青年代表担任“两岸芳华”意见领袖,成立“合家园巾帼志愿服务队”,两岸女性青年共同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巾帼家园、巾帼智慧、巾帼筑梦、巾帼力量主题,每年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十余场。
(三)完善参与机制,引导“台二代”共同治理
紧扣“台二代”等台青生活需求,架构社会治理参与通道,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集体记忆,打造台胞温馨家园。一是纠纷调解促和谐。健全涉台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涉台信访纠纷和投诉案件调处力度。现有4位专业律师、15位台胞包括“台二代”加入涉台调解队伍,形成“1个总部+5个网点”涉台调解网络。每年调处涉台纠纷上百件(仅今年三月成功调解19例),为在厦台胞台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余次,“创新思明调解模式,化解涉台矛盾纠纷”荣获思明区首届“微治理”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二是志愿组织聚合力。持续提升“台胞+社区+义工”三方联动的志愿服务模式,组织台胞志愿服务队、台胞金胞联谊会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积极鼓励“台二代”参与“思明区台胞联合工会”“陈化成文物保护”等各类社会组织及社会活动。三是爱心平台助治理。积极融入“爱心厦门”建设,深化“‘驿’起爱吧”公益服务平台,为台企台商爱心奉献与社区爱心帮扶搭建常态化帮扶窗口。组织开展“爱心相伴·情暖两岸”爱心公益活动,联动前埔北社区、侨福社区、莲云社区为15户困难家庭送上爱心慰问。
(四)深化共享共进,推动“台二代”同等待遇
思明区从教育医疗、生活消费到公共服务等多方面落实台胞在各领域享有同等居民待遇,进一步提升台胞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推动教育均等化。鼓励台湾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区寻找到合适办学场所依法设立幼儿园,同时指导台湾同胞学生就近就读我区幼儿园尤其是普惠性幼儿园,保障台湾同胞就学权利。在我区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台湾同胞属于财政补助范围,依据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可直接按照普惠性幼儿园对应的最高限价收费标准缴交保教费,享受财政补助政策。二是推动医疗服务均等化。优化政策措施,重点针对台胞的医师资格认定、医师职称评定晋升、医疗机构开设、在厦从医补助等工作的行政审批工作,开设“绿色通道”,切实提升审批质效。开展政策法规普及,确保台胞特别是“台二代”能迅速知晓适应相关法规政策。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与工程系列初级职称评审主管部门沟通,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台胞职称评审相关政策,扩大台胞职称申报、评审知晓率,并通过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一站式办理,为台胞职称评审提供贴心服务;简化毕业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确认评审手续,“台二代”可使用台胞证、就业手续及学历证明文件,进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确认;扩大“台二代”报考厦门市事业单位编内工作人员范围,鼓励符合招聘岗位资格条件、招聘简章规定的台胞参加市、区所属事业单位补充编内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充分摸底区级适合台胞的工作岗位,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及时向台胞宣传,并做好咨询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思明区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继续推动提案中相关建议落地落实。一是完善参与机制,积极吸纳“台二代”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加深其对大陆社会治理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两岸特色的开放性公共事务管理体制,邀请台湾青年尤其是“台二代”参与厦门城市公共价值和社区治理创造等工作。二是加强民生保障,完善开放“台二代”等台青申请保障性住房等举措,提高台胞在厦改善居住品质的能力。通过提供各种鼓励本地人口与“台二代”通婚的组织化方式来增加社会融合。三是鼓励创新模式,采取“嵌入式合作”模式培养壮大在厦“台二代”,引导在厦“台二代”传承“台一代”的创业精神,助力“台二代”更好传承企业。
领导署名:欧阳恩亮
联 系 人:周先华
联系电话:0592-5818376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