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职务类犯罪辩护
>
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定罪吗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可以立案

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定罪吗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可以立案

诊断报告 报告编号:NO.20251020*****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定罪吗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可以立案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可以定罪?

您好!关于您咨询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定罪吗,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立案”问题回复如下危害公共安全罪,指危害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足以使多人死伤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追诉量刑标准分为三个阶层 放火、决水、爆炸及投放毒害性、放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力法致人重、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可以取保候审?"

【问题解析】
行为人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可以取保候审,只要其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法律规定,如果行为人触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后,只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者行为人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那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就可对其取保候审。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如果您还想了解其他法律问题,听律网网还提供了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再次进行法律咨询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可以假释?相关规定

对于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正在服刑期间的犯罪分子,若其满足假释的适用条件的,则可以假释。《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四、"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可以自诉"

【问题解析】
危害公共安全的罪类一般是不能自诉的。

1、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

2、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据刑法规定的标准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⒈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⒋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⒈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⒉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
⒊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
⒋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的);
⒌遗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
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⒎侵犯知识产权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⒏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本项规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其中证据不足,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面临法律纠纷时,来听律网网即可找到专业的律师,解答你的疑虑。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六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五十七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六十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七十条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四条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五条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五十二条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五十八条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六十一条

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需要看案情

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判刑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除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方法,导致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做法。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常见的有行驶汽车向人群冲撞、私架电网等等。刑事处罚尚未导致严重后果的,

3-10年;使人重伤、丧命、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到重大损失的,10年-死刑。

七、"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被视为一项危险犯罪。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携带枪支一支以上或者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的;(二)携带爆炸装置一套以上的;(三)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的;(四)携带的弹药、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爆炸或者燃烧,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五)携带管制刀具二十把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或者用来进行违法活动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六)携带的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泄漏、遗洒,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八、危害公共安全罪能否自诉?

法律分析危害公共安全的罪类一般是不能自诉的。

1、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

2、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据刑法规定的标准进行处罚。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⒈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⒋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⒈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⒉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⒊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⒋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的);⒌遗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⒎侵犯知识产权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⒏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本项规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其中证据不足,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律师提示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危害公共安全罪能自诉吗?”相关。如果您的心中还有疑惑,请点击咨询按钮并简单描述您的法律问题,以便律师了解情况,给出针对性建议。相关补充1刑事案件请律师流程1.与律师或律师助理联系,安排洽谈、签约时间。

2.签约之前,准备好身份证、证据材料及相关的费用。

3.与律师事务所签署《委托代理合同》,并签署《授权委托书》。

4.按照约定支付律师费用,律师事务所开具发票。

5.向律师如实陈述详细案情,并提交证据资料。相关补充2请律师需要准备多少钱结合具体案件,标的多少、复杂程度、律师资深度等和律师协商确定。刑事案件代理费要具体看情形,一般要考虑案件所在地方、涉嫌罪名、案件难易程度、律师办案花费时间、律师名气大小等,案件不同、情况不同,收费也不一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具体要与律师协商。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一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六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五十七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六十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七十条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四条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五条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五十二条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五十八条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六十一条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定罪吗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可以立案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听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信息,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文章后仍有疑问律师在线解答
在线咨询

职务类犯罪辩护法律知识

  • 如何进行刑事辩护?
    通览整部《监察法》,其中找不到“辩护人”或者“律师”的字眼,这就说明,在监察委员会调查职务犯罪时,被调查者无权聘请辩护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撇开价值判断因素,从《监察法》的由来及其本质,我们可以找到其内在原因。在《监察法》出台之前,与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纪委调查公务人员违纪案件时,如果认为被调查者涉嫌犯罪且证据确凿的,要移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侦查终结后再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监察法》的颁布实施,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首先,监察委办案取得的证据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监察法》第三十三
    2025-11-24 8次阅读
  • 玩忽职守怎么判刑?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1-07 0次阅读
  • 国家机关玩忽职守行为没有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是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1-05 0次阅读
  • 国家机关玩忽职守行为没有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是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1-03 0次阅读
  • 玩忽职守罪量刑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1-03 0次阅读
  • 玩忽职守罪判多久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0-31 0次阅读
  • 玩忽职守罪相关法规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0-30 39次阅读
  • 职务犯罪有哪些?
    职务犯罪有哪些(一)职务便利类犯罪1、该类犯罪是企业高管职务犯罪中危险性最高,也是数量最高发的犯罪,其客观上表现为贪污、受贿、挪用、自我交易、侵犯公司的商业机会等多种形式;2、为个人、朋友或其他第三方获取非法的利益。此类犯罪是为个人利益而使用职权,而职权的本来使命是为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因此,其违背职务的行为必然要表现为对职权的“利用”。(二)滥用职权类犯罪1、滥用职权型犯罪是以积极的越权行为为主要特征,而越权行为的标志是其违规性,即超越权力范围,一意孤行,坚持错误的决策,强行、擅自作出违反规定或者
    2025-10-21 8次阅读
  • 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定罪吗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可以立案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0-20 23次阅读
  • 罪律师
    关于渎职罪的认定有关经济损失的认定经济损失内涵的司法分歧及科学界定  作为渎职罪立案标准之一的“经济损失”包括两类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立案标准》明确规定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或者挽回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由于间接经济损失的定义是以直接经济损失为基础,司法界对于经济损失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直接经济损失上,因为本文只对直接经济损失的
    2025-10-19 14次阅读
在线咨询律师
职务类犯罪辩护律师
吴越
湖北图盛律师事务所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在线咨询
魏宪合
陕西泽诚律师事务所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在线咨询
张红
河北省-沧州市-
在线咨询
冉超
湖北尚卓律师事务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在线咨询
王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在线咨询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专业解答咨询
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
平台律师均经过三重认证
高效解答
高效解答
快速咨询,快速响应
平台监督
平台监督
平台全程监督律师办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