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公司需要支付补偿金吗?法律上规定是什么?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劳动合同到期后,公司应支付的补偿金如何计算?"
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续签或者用人单位降低劳动合同条件导致劳动者不续签的,企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职工工资高于所在地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补偿也应该按照三倍的标准。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如何获得补偿?法律规定是什么?
1、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主动提出不续签合同的,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以降低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比如降职降薪)续签而劳动者不愿续签的,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三、劳动合同到期终止,补偿金如何计算有法律规定吗?
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续签或者用人单位降低劳动合同条件导致劳动者不续签的,企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四、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与员工续签,提前一个月通知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其中,如果劳动者符合《劳动合同法》14条的规定,可以要求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拒绝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法,应该支付劳动者赔偿金,标准为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 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不续签一般情况下,无经济补偿金。除非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提供的新劳动合同待遇降低为由拒签,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
五、合同到期是否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您好!未满十年,您还不能要求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是您目前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没有以相同或更高条件提出续订的,您可以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祝好!
六、劳动合同到期,如何保证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到期后如何保证自己的权益?
当劳动者满足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则应当向单位提出签无固定期限合同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法律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用人单位在此种情形下要与劳动者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如果用人单位在此种情形下以合同到期为由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第48条的规定,应当承担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劳动者可先行与公司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请求劳动仲裁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可请求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对仲裁不满意的,可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劳动合同法》 第82条
[1]《劳动合同法》 第48条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公司需要支付补偿金吗?法律上规定是什么?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