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职务类犯罪辩护
>
玩忽职守罪如何判处玩漏职守罪刑如何

玩忽职守罪如何判处玩漏职守罪刑如何

诊断报告 报告编号:NO.2025101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玩忽职守罪如何判处玩漏职守罪刑如何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玩忽职守罪的法律适用"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追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有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在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
犯玩忽职守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

二、公职人员玩忽职守如何免于刑事处罚?

公职人员玩忽职守不会免于刑事处罚。因为不管是公职人员还是非公职人员,如果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话,肯定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玩忽职守罪在当地的中国主要指的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财产利益受到损失的。

三、"玩忽职守罪免于处罚的条款"

玩忽职守罪罪名成立,免于处罚,可以。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三十七条

四、"玩忽职守罪判免刑事处罚的规定"

犯玩忽职守罪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的规定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或者已过追诉时效的。实际上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所规定的玩忽职守指的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是不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所导致存在重大损失。

五、"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及判罚"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玩忽职守罪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六、"免于刑事处罚的犯了玩忽职守罪"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免予刑事处罚指因某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  免于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指《刑法》规定,不构成犯罪的。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不构成犯罪的,当然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等等。追诉时效具有法定约束力,超过追诉时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七、玩忽职守罪认定、认证与法律适用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什么是玩忽职守罪所谓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如下

1、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是公共职责的公正、勤勉性和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活动;

3、主观方面是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这种重大损失发生的严重不负责任的心理态度;

4、客观方面表现为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所谓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9通常表现为放弃、懈怠职责,或者在工作中敷衍塞责、马虎草率,不认真、正确地做好本职工作。所谓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与罪中的界定相同。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玩忽职守罪如何判处玩漏职守罪刑如何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听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信息,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文章后仍有疑问律师在线解答
在线咨询

职务类犯罪辩护法律知识

  • 如何进行刑事辩护?
    通览整部《监察法》,其中找不到“辩护人”或者“律师”的字眼,这就说明,在监察委员会调查职务犯罪时,被调查者无权聘请辩护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撇开价值判断因素,从《监察法》的由来及其本质,我们可以找到其内在原因。在《监察法》出台之前,与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纪委调查公务人员违纪案件时,如果认为被调查者涉嫌犯罪且证据确凿的,要移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侦查终结后再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监察法》的颁布实施,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首先,监察委办案取得的证据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监察法》第三十三
    2025-11-24 8次阅读
  • 玩忽职守怎么判刑?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1-07 0次阅读
  • 国家机关玩忽职守行为没有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是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1-05 0次阅读
  • 国家机关玩忽职守行为没有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是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1-03 0次阅读
  • 玩忽职守罪量刑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1-03 0次阅读
  • 玩忽职守罪判多久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0-31 0次阅读
  • 玩忽职守罪相关法规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0-30 39次阅读
  • 职务犯罪有哪些?
    职务犯罪有哪些(一)职务便利类犯罪1、该类犯罪是企业高管职务犯罪中危险性最高,也是数量最高发的犯罪,其客观上表现为贪污、受贿、挪用、自我交易、侵犯公司的商业机会等多种形式;2、为个人、朋友或其他第三方获取非法的利益。此类犯罪是为个人利益而使用职权,而职权的本来使命是为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因此,其违背职务的行为必然要表现为对职权的“利用”。(二)滥用职权类犯罪1、滥用职权型犯罪是以积极的越权行为为主要特征,而越权行为的标志是其违规性,即超越权力范围,一意孤行,坚持错误的决策,强行、擅自作出违反规定或者
    2025-10-21 8次阅读
  • 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定罪吗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可以立案
    职务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25-10-20 23次阅读
  • 罪律师
    关于渎职罪的认定有关经济损失的认定经济损失内涵的司法分歧及科学界定  作为渎职罪立案标准之一的“经济损失”包括两类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立案标准》明确规定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或者挽回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由于间接经济损失的定义是以直接经济损失为基础,司法界对于经济损失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直接经济损失上,因为本文只对直接经济损失的
    2025-10-19 14次阅读
在线咨询律师
职务类犯罪辩护律师
刘博
上海公鼎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市辖区-虹口区
在线咨询
王博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在线咨询
陈跃
四川省-眉山市-
在线咨询
赖小艳
贵州省-贵阳市-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专业解答咨询
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
平台律师均经过三重认证
高效解答
高效解答
快速咨询,快速响应
平台监督
平台监督
平台全程监督律师办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