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务派遣
>
劳动合同法请病假扣底薪吗劳动合同法对请病假期假是怎么规定

劳动合同法请病假扣底薪吗劳动合同法对请病假期假是怎么规定

诊断报告 报告编号:NO.20241217*****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福利,劳动者伤残情况是否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受工伤劳动者依法应享有哪些工伤赔偿等劳动工伤问题都在劳动工伤法规中能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劳动合同法请病假扣底薪吗劳动合同法对请病假期假是怎么规定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劳动合同法请病假扣底薪吗,劳动合同法对请病假是怎么规定的

1、对于劳动合同法请病假扣底薪吗这个问题,请病假一般不扣工资。在国家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60%支付员工病伤假期工资,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可以在标准工资的60%至100%之间确定员工病假期间的工资标准。

2、 劳动部劳部发[

201415印发《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的通知规定企业中长期病休、放长假和提前退养的职工(注固定工),仍是企业职工,与用人单位保持着劳动关系,按照《劳动法》关于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长期病休期间仍需凭病假建议书办理续假手续。单位劳动鉴定委员会(小组)或劳动人事部门,应定期对长期病休职工进行复查,复查间隔期限不应超过3个月。一般长期病假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三)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3、病假超过规定医疗期的,需重新评定岗位级别,医疗期后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病假期间员工工资的发放标准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者本企业工龄不满2年者,为本人工资60%;已满2年不满4年者,为本人工资70%;已满4年不满6年者,为本人工资80%;已满6年不满8年者,为本人工资90%;已满8年及8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100%。连续医疗期间超过6个月时,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三条乙款的规定,病伤假期工资停发,改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月付给疾病或非因工负伤救济费,其标准如下本企业工龄不满1年者,为本人工资40%;已满1年未满3年者,为本人工资50%;3年及3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60%。

引用法规
[1《劳动法》 第十三条

二、劳动法关于事假的规定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劳动法 事假规定对请事假并无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企业与员工在劳动合同中对请事假的事项进行约定,比如请事假每个月最多不得超过多少天,否则予以辞退等处罚等等。同时,若出现员工请事假的情况,企业按照员工的实际工作天数折算相应的应扣除工资。请事假的规定,散见于其它的法律法规中,劳动部1994年12月6日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 克扣 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劳动部1995年5月12日发《劳动部关于印发《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三、《规定》第十五条中所称“克扣”系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不包括以下减发工资的情况。。。。

5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由此可见,企业是可以按照员工请事假的天数扣发相应的工资的。当然,有些企业按照2倍标准扣除,是违法的。

引用法规
[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五条
[1《规定》 第十五条

三、劳动合同法事假是否有规定?

1、劳动合同法事假是否有规定?
国家对于企业职工什么情况下可以请事假,以及请事假的工资待遇问题等没有作出统一规定,企业可具体情况自行制定规章制度。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就具有约束力。
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企业与员工在劳动合同中对请事假的事项进行约定,比如请事假每个月最多不得超过多少天,否则予以辞退等处罚等等。
同时,若出现员工请事假的情况,企业按照员工的实际工作天数折算相应的应扣除工资。

2、关于带薪年休假的规定
《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一条 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 单位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 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条 职工与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国务院人事部门、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分别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十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引用法规
[1《劳动法》 第45条
[2《劳动法》 第一条
[1《公务员法》 第二条
[2《公务员法》 第三条
[3《公务员法》 第四条
[4《公务员法》 第五条
[5《公务员法》 第六条
[6《公务员法》 第七条
[7《公务员法》 第八条
[8《公务员法》 第九条
[9《公务员法》 第十条

四、劳动法关于年假是如何规定的,有哪些相关规定

法律咨询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八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条

五、劳动合同法年休假的规定是什么?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年休假没有规定,在《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由对年休假的详细规定。职工连续工作(连续工龄不要求是本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

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例如,对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合同法请病假扣底薪吗劳动合同法对请病假期假是怎么规定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听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信息,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文章后仍有疑问律师在线解答
在线咨询

劳务派遣法律知识

在线咨询律师
劳务派遣律师
郑正
上海火鑫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上海市-浦东新区
在线咨询
冉超
湖北尚卓律师事务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在线咨询
范望平
浙江靖霖(绍兴)律师事务所
浙江省-杭州市-
在线咨询
马鹤萁
北京天雍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在线咨询
李云周
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市辖区-朝阳区
在线咨询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服务
一对一专业解答咨询
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
平台律师均经过三重认证
高效解答
高效解答
快速咨询,快速响应
平台监督
平台监督
平台全程监督律师办案过程